新闻资讯xinwenzixun
3月30日,在陕汽重卡扩能基地,一辆自动驾驶重卡在进行道路场景测试。
“暂停、紧急制动、取消……每一个指令都由后台‘大脑’发出。”陕汽重卡扩能基地一期项目经理刘贵军说,以5G为基础的车路协同技术为自动驾驶提供了解决传输难题的新路径。
作为国内重卡领域最大的“5G+智能制造”应用基地,陕汽重卡扩能基地通过创新突破,实现道路事件及时反馈,识别率和准确率均在95%以上。
目前,陕汽在自动驾驶领域的多级别、多场景、多车型系列化产品,已在田湾核电站、青岛港、本溪钢铁、晋南钢铁等多个场景落地运营。
地面,无人搬运车往来穿梭;空中,全自动零部件有序输送……在陕汽重卡扩能基地总装车间,平均4.8分钟就能装配完成一辆重卡。
通过构建丰富的“智造”场景,陕汽重卡扩能基地成为我国重卡智能工厂的“样板间”。陕汽重卡扩能基地总装车间团委书记陈菲龙说:“我们的生产线是混线生产模式,一条生产线可以同时装配十多款车型,是国内重卡领域最快的柔性生产线之一。”
从“制造”到“智造”,离不开创新技术的突破。近年来,陕西充分把握数实融合发展趋势,加快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推动制造业“焕新”升级。
谁能想到,混凝土“触网”后,竟一举撕掉“脏乱差”的标签,成为新质生产力的代表。
在陕西恒盛集团秦汉站生产现场,听不到搅拌站的轰鸣,见不到建筑粉尘,映入眼帘的是原材料智慧入仓上料、商砼生产一机双控、新能源运输车往来不息……
“智能生产线采取全封闭、自动化运作方式,生产效率提高17.35%。”操作班长郭昭说,工作环境好了,一个人能管3条生产线。
作为绿色建材的引领者,陕西恒盛集团依托数字技术,打造了全国首个绿色建材产业数字化一站式服务平台——商砼之家。自2019年上线运营以来,平台累计交易额超80亿元,为产业链降本增效超3.6亿元。
“数字化转型是企业生存和长远发展的‘必修课’。”陕西恒盛集团董事长王武锁说,商砼之家平台项目入选全省数字经济典型案例,接下来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推动建材行业高质量发展。
如今,和王武锁一样,越来越多的企业家将目光投向新赛道——利用数字技术进行全方位、全链条改造,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作为传统制造业企业,咸阳蓝博机械有限公司借助数字化转型,让生产、管理等环节实现高效连接。
“每个环节效率怎么样、存在哪些问题,一目了然。”咸阳蓝博机械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董利军说,产出比、能耗等都有了明确数据,就像体检报告一样。数字化转型至少让公司节约经营成本5%,提高生产效率15%、资金使用率5%。
今年,董利军计划与国际知名企业洽谈合作,成立合资公司,利用对方的销售渠道拓展海外市场。他说,数字化转型后,开拓市场更有信心和底气了。
在宝鸡阜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谷氨酸钠生产车间,平均1分钟就有13袋产品下线。
“以前车间每天的产量是480吨,现在能达到540吨。”宝鸡阜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谷氨酸钠厂厂长祝咸达说,得益于设备智能化改造,生产效率提高了,成本也大幅下降。
目前,宝鸡阜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谷氨酸高浓度母液资源化利用生产聚谷氨酸项目已完成试生产。项目全部实施后,预计年新增产能1.5万吨以上、新增产值2亿元、节能降耗3%以上。
立足工业体系完整的优势,陕西坚持制造业“当家”,持续推动传统产业与数字技术深度融合,不断夯实发展基础,释放“长板”效应。
——开展制造业“上云”企业星级评定,举办“5G+工业互联网”规模应用现场会等。2024年以来,全省累计有16家企业揭榜国家智能制造示范工厂,7家企业入选国家卓越级智能工厂名单。
——以陕汽、法士特、中国西电、陕鼓动力等为代表的企业,加快数字化生产线、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建设,带动陕西智能制造“多点开花”,产业数字化转型初显成效。
——围绕新能源汽车、太阳能光伏、半导体及集成电路等重点产业,陕西依托龙头企业布局一批具有引领性、支撑性、示范性的旗舰项目,半导体产业规模居全国前列,新能源汽车、高端液晶面板等成为“陕西智造”新名片。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做大做强先进制造业,积极发展现代服务业,促进新动能积厚成势、传统动能焕新升级。
向“新”逐“绿”,陕西制造业迸发出的“硬实力”不断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再蓄新动能。(记者:苏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