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今天是:2025年04月03日 星期四

党建动态

党建动态dangjiandongtai

以伟大建党精神指引中国式现代化

发布时间:2025年03月26日 14:12:54     所属分类:党建动态     阅读次数:15     来源:文汇报

字体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的百年奋斗史表明,只有具有伟大精神的政党才能领导人民赢得伟大斗争、开创伟大事业。”中国式现代化是一代代中国人在经历了无数挫折、失败的探索之后的必然选择,承载着共产党人的光荣与梦想,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更是伟大建党精神指引下的伟大创造。

坚持真理与坚守理想:

科学理论奠定现代化基石

马克思主义是关于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全人类彻底解放的科学理论,创造性地深刻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是我们立党立国、兴党兴国的根本指导思想。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马克思主义是我们党的指导思想,共产主义是我们党的远大理想。没有马克思主义信仰、共产主义理想,就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真理、坚守理想”深深镌刻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在不同历史阶段都为中国共产党规划中国的现代化任务与战略布局照亮了前行的道路。

在新征程上,面对更加艰巨的使命任务、更加严峻的风险挑战、更为复杂的斗争形势,愈加需要我们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坚定不移走好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坚持真理、坚守理想。高举真理与理想的伟大旗帜,紧跟党的理论创新步伐,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不断提高运用科学理论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与长期矛盾的能力,以“不畏浮云遮望眼”的真理自信提高对多元思潮和信息明辨是非、识别真伪的能力,以“任尔东西南北风”的理想坚守,增强克服短期困难和抵御各种诱惑的精神力量,使全党能够始终保持高度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坚定不移地朝着现代化的长远目标奋勇迈进,更好地引领中国式现代化伟大实践,推动中国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不断取得新的辉煌成就。

践行初心与担当使命:

民族复兴推动现代化进程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便将为人民谋幸福镌刻在自己的旗帜上。从温饱到小康,从脱贫向共富,党始终关注人民的现实需求,通过政策调整、产业扶持、人才支持等一系列举措,让广大农民获得土地权益,提高农业生产积极性,为国家粮食安全和农村经济发展奠定基础。在教育领域,持续加大教育投入,改革教育资源配置方式,满足人民群众接受更好教育的诉求,为提升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创造条件。在医疗卫生方面,建立起覆盖城乡的医疗保障体系,致力于让人民群众看得起病、看得好病,提高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等。这些举措不仅直接改善了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更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丰富的人力资源和稳定的社会环境,使人民群众成为现代化建设的积极参与者、坚定支持者和最终受益者。

“凡益之道,与时偕行。”当前,我们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必须深入分析和准确判断我国的基本国情,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出发,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坚定不移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把新发展理念广泛应用到经济社会发展各个方面,努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补齐现代化建设中的短板弱项,使中华民族在实现伟大复兴的道路上更加稳健有力。“行而不辍,复兴可期。”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一项极其伟大而艰巨的事业,始终不能忘却“走过的路”和“为什么出发”。践行初心、担当使命要永远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同人民群众风雨同舟、同甘共苦,立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深入基层、扎根群众,倾听时代呼声,回应人民期盼,把践行初心、担当使命变成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精气神和源动力。

不怕牺牲与英勇斗争:

攻坚克难铸就现代化道路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依靠斗争创造了历史,更要依靠斗争赢得未来。”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血与火的洗礼,无数英烈为理想信念慷慨赴死,在绝境中开辟出新中国成立之路,到社会主义建设岁月里,先驱者们无畏艰难困苦,在资源匮乏与技术封锁下奋勇拼搏,为国家的现代化起步奉献了一切。正是这种不怕牺牲的决绝、英勇斗争的坚毅,让中国在现代化探索中,敢于破除旧制、直面美西方压力、勇闯改革深水区,在自力更生中突破核心技术封锁,在复杂国际局势中坚守独立自主,从而一步步将中国式现代化由蓝图变为现实,开创出独属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现代化崭新篇章,这种牺牲精神深深镌刻于党的精神血脉和民族发展的历史轨迹之中。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一项前无古人的开创性事业,必然会遇到各种风险挑战、艰难险阻甚至惊涛骇浪,必须要增强忧患意识,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坚持底线思维,居安思危、未雨绸缪,敢于斗争、善于斗争,以顽强斗争打开事业新天地。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中国既面临着内部发展转型升级的压力,又要应对来自外部的打压遏制。历史和实践证明,以斗争谋发展则发展兴,以妥协谋发展则发展衰。因此,发扬不怕牺牲、英勇斗争的伟大建党精神是由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复杂性、艰巨性决定的。“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继承发扬不怕牺牲、英勇斗争精神,指引中国式现代化发展,不是好勇斗狠而是要讲究策略方法,既要勇于斗争又要善于斗争,在各种重大斗争考验面前“乱云飞渡仍从容”。

对党忠诚与不负人民:

价值追求锚定现代化方向

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中,对党忠诚、不负人民是由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地位和性质决定的。历史充分证明,没有中国共产党这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不可能实现中国的现代化。党的领导贯穿于中国式现代化的始终,是中国式现代化最本质的特征。一百多年来,我们党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为人民利益而奋斗,对党忠诚和不负人民从来都是高度统一的。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没有任何自己特殊的利益,我们党之所以能在危难之际绝处逢生,在攻坚克难中壮大,靠的就是千千万万党员的忠诚,靠的就是党不负人民、党与人民的血肉相连。

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的共同事业,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口规模巨大、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需要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决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在重大历史决策关头,能够积极听从党的指挥,拉得出、冲得上、打得赢。把“对党忠诚、不负人民”旗帜鲜明地落实到引领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上,时刻保持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清醒和坚定,永远保持赶考的清醒和谨慎,始终坚持问题导向,保持战略定力。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和首创精神,相信人民、依靠人民,充分考虑人民群众的利益诉求和意愿表达,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形成民心所向、民意所归、民力所聚,共建共治共享的良好局面,使中国式现代化深深扎根于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