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动态dangjiandongtai
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是新时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显著标识,也是新时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动力。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关键时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必须坚持依靠改革开放增强发展内生动力”。这一重要论断释放了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的鲜明信号,为走稳改革之路、扩大开放之门奠定了牢固基石。
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
改革开放是我们党带领人民进行的一次新的伟大革命,是党和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如果说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那么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通过实行改革开放,我国成功地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状态到全面开放的伟大历史转折,推进了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的一系列深刻变革,形成了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充满生机活力,中国人民的面貌、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位,人民生活全面达到小康,一个生机勃勃的社会主义中国巍然屹立在世界东方,成为推动世界和平与发展的重要力量。
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最显著的特征、最壮丽的气象。以深化改革促进扩大开放,以扩大开放促进深化改革,为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增添新活力、拓展新空间,是我国发展不断取得新成就的重要法宝。新的时代条件下,行改革之路,敞开放之门,保持闯的劲头,激发创的智慧,从制约高质量发展的突出问题和关键环节入手,向改革要动力,用改革的办法解决发展中的矛盾问题,向开放要活力,坚持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促创新,统筹推进深层次改革和高水平开放,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激发和增强社会活力,是坚持依靠改革开放增强发展内生动力的必然抉择。其中激发各类经营主体的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是根本,要求我们继续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使国有企业向关系国家安全、国计民生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集中,向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新兴产业和优势企业集中,使国有资产规模稳步提升,国有资本结构逐步优化,国有经济的活力、控制力、国际竞争力不断增强。促进民营企业发展壮大,在市场准入、要素获取、权益保障等方面采取相应举措,使其成为安置就业的主要领域、技术创新的新型载体、国家税收的重要来源。
进入新时代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目标引领,突出问题导向,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全面深化改革,敢啃硬骨头,勇于涉险滩,我国改革呈现全面发力、多点突破、纵深推进的崭新局面,重大改革方案、重要改革举措风生水起、气势如虹,各领域“四梁八柱”的改革主体框架日渐清晰。以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政治体制改革稳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扎实有效,社会体制改革全面展开,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成果显著,国防和军队改革大刀阔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更加巩固和完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明显提升,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动力和活力不断增强。与此同时,我国对外开放已由地域的全方位开放走向产业的全方位开放,以更加积极的姿态走向世界,成为1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主要贸易伙伴,货物贸易总额居世界第一,吸引外资和对外投资居世界前列。
只有改革开放才能赢得未来
改革开放已走过千山万水,但仍需跋山涉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推动经济回升向好需要克服困难和挑战,主要是有效需求不足、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社会预期偏弱、风险隐患仍然较多,国内大循环存在堵点,外部环境的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上升。有效应对和解决这些问题的必由之路,就是统筹推进深层次改革和高水平开放,坚持依靠改革开放增强发展内生动力。
健全高标准市场经济体系。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设施联通、监管适度的市场体系,着力破除各种形式的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实现市场结构优化、市场循环畅通、市场竞争充分、市场运行规范的现代市场体系,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有效运行基础。市场体系基础制度主要包括产权保护、市场准入和公平竞争等制度。首先,产权是所有制的核心,产权制度是市场经济运行的基石。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要求健全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现代产权制度,健全产权执法司法保护制度。其次,市场准入制度是政府与市场关系的集中体现。建立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是市场准入管理的重大制度创新,对于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激发经营主体活力和创造力,将是一个有力的促进和推动。再次,公平竞争是市场经济的核心,是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和企业优胜劣汰的保障。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完善,我国社会平等竞争的基础地位逐步确立,市场竞争机制不断健全,迫切需要加强市场监管。这是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重要体现,是保障市场体系有效运行的应有之义。
完善高效能宏观调控体系。宏观调控是国家为了规范市场运行,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对国民经济总体进行的一种调节与控制,是保证社会再生产协调发展的必要条件,也是社会主义国家管理经济的重要职能。宏观调控的过程是国家依据市场经济规律,运用调节手段和调节机制,通过对货币收支总量、财政收支总量、外汇收支总量和主要物资供求的调节与控制,为微观经济运行提供良好的宏观环境,使市场经济得以正常运行和均衡发展的过程。为充分发挥宏观调控作用,要健全宏观调控体系,创新宏观调控方式,更加注重扩大就业、稳定物价、调整结构、提高效益、防控风险、保护环境,更加注重引导市场行为,为结构性改革营造稳定的宏观经济环境。完善以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为主,产业政策、区域政策、投资政策、消费政策协调配合的政策体系,增强财政货币政策协调性。坚持优化结构、总量平衡,把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提高质量效益作为宏观调控的基本要求和政策取向,在区间调控的基础上加强定向调控、相机调控,采取精准调控措施,适时预调微调。
建设高层次对外开放体系。从外向型经济体制升级到开放型经济体制,从扩大开放到全面开放,不只是经济特征和政策表述的变化,还意味着经济制度、市场环境与交易规则的深层变革,要求我们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全面开放,推动农业、制造业、服务业扩大开放,保护外资合法权益,促进内外资企业公平竞争,拓展对外贸易多元化,稳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健全外商投资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推动规则、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健全促进对外投资政策和服务体系。加快自由贸易试验区、自由贸易港建设,优化对外开放的空间格局,拓宽对外开放的范围领域,以便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顺应数字化绿色化发展方向,升级货物贸易,创新服务贸易,发展数字贸易,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迈进。深化和拓展资金、资源、人才、科技等领域国际合作,完善商品、服务、要素市场化国际化配置,打造开放层次更高、营商环境更优、辐射作用更强的开放新高地。持续建设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不断增强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联动效应,提升贸易投资合作质量和水平。
优化高水平科技创新体系。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近年来我国科技事业取得很大进步,科技创新能力显著提升,但同国际先进水平相比还有不小差距,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局面还没有得到根本改变。优化高水平科技创新体系,要加强应用基础研究,瞄准世界科技前沿,突出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创新,在人工智能、量子信息、集成电路、生命科学、空天科技、深地深海等领域取得突破。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引导和支持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加强对中小企业创新的支持,强化创新发展的体制机制保障。培养造就一大批具有国际水平的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发挥企业家和科学家在科技创新中的重要作用。加快形成有利于创新发展的市场环境、产权制度、人才培养引进使用机制。加大政府对基础研究投入,建设国家创新体系,强化基础性、前沿性技术研究平台建设,完善科技成果转化评价制度和激励机制,构建充分体现知识、技术、人力资本等创新要素价值的收益分配机制,更好体现知识、技术、人力资本激励导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