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今天是:2024年11月24日 星期日

党建动态

党建动态dangjiandongtai

“稳”是主基调 “进”是大方向

发布时间:2023年12月13日 10:24:14     所属分类:党建动态     阅读次数:1164     来源:学习时报

字体    

12月8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明年要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也就是以“进”的发展态势稳增长、稳预期,同时促改革、调结构,实现经济持续平稳向好发展。深刻理解这个最新表述释放的重要信号,有利于更好理解和把握明年经济工作的新动向。

稳中求进,强调要保持战略定力,在保持大局稳定的前提下谋进

“稳”和“进”相辅相成、辩证统一。不稳无法进,不进难以稳。从宏观经济层面看,核心是稳增长、防风险、守底线,主要通过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持续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从社会心理层面看,关键是提振信心,主要通过采取更加积极主动、取向一致的宏观政策,用发展的办法解决问题,辅以经济宣传和舆论引导,进一步稳定社会预期。要把“稳”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确保增长、就业、物价不出现大的波动,确保金融不发生系统性风险。

近年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均强调经济工作要稳中求进,其中明确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在这个一以贯之的总基调指引下,我国充分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超大规模市场的需求优势、产业体系配套完整的供给优势、持续深化改革开放带来的动力优势、拥有较大的宏观调控政策空间等优势,经济既快又稳地持续健康发展。我国已成为全球增长最大的引擎,为世界发展注入稳定性。

今年以来,我国经济回升向好,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取得重要进展,科技创新实现新的突破,改革开放向纵深推进,安全发展基础巩固夯实,民生保障有力有效,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迈出坚实步伐。从经济增长稳定、物价基本稳定和就业充分等国际通行用以衡量经济稳定情况的指标看,前三季度,我国GDP同比增长5.2%,预计全年能够顺利实现5%的经济增长目标。基于我国经济展现出的强劲活力、韧性和动力,多家国际组织和国际商业机构纷纷上调增长预期,为中国经济投下“信任票”。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摩根大通、摩根士丹利、花旗银行、瑞银集团、德意志银行分别将中国今年经济增长预测上调至5.2%、5.4%、5.2%、5.1%、5.3%、5.2%、5.2%,增速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领先。就业形势总体改善,10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较2月份高点回落0.6个百分点。物价水平基本稳定,前11个月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0.3%,与主要经济体高通胀形成鲜明对比。

以进促稳,“稳”为“进”创造时间窗口和物质基础,“进”为“稳”创造条件

唯有以进促稳,通过经济结构、发展质量、重大改革上的“进”实现“稳”,高质量发展之路才能行稳致远。2024年,我国将依然面临复杂严峻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从国际看,外部挑战可能有增无减,主要经济体难以抑制高位通胀,全球经济增长低迷,都可能对我国出口造成一定冲击。同时,全球地缘政治冲突及贸易保护继续加剧,美国对我国在科技领域的制裁可能对国内部分行业发展构成阻碍。从国内看,庞大的经济总量基数客观上决定了中国经济增长必然由高速向中高速换挡。同时,中国正经历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变,如何在稳住传统主要动能的同时挖掘释放新兴动能,面临巨大挑战。

在这种背景下,以进促稳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进”,就是抓发展,在稳的基础上积极进取,培育壮大新的经济增长极,提高核心竞争力和经济效益,牢牢把握发展的主动权,确保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创新驱动发展取得新成效。发展是最大的安全,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没有一定速度的经济增长,政策就没有足够的辗转腾挪空间,结构性改革也无从谈起。明年经济工作需要把握“三个统筹”的重要原则,即统筹扩大内需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统筹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这样才能以高增长带动增量的升级、以需求端托底供给端和技术端,实现在发展中解决问题、在增长中实现转型。

关于如何“以进促稳”,会议进行了科学地战略谋划,特别是提出“要着力扩大国内需求,形成消费和投资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相较于2022年“要着力扩大国内需求,充分发挥消费的基础作用和投资的关键作用”的表述,进一步强化了对投资作用的认识,明确了投资和消费间互相促进的关系。投资和消费不是此消彼长的对立关系,消费可为有效投资和长期经济增长提供基础和方向;投资则为有效需求提供供给,从而实现经济增长支撑收入和消费。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指出,生产与消费具有直接同一性,生产是消费,消费是生产,生产创造和决定消费,生产生产着消费。生产不仅创造消费品,还创造消费者。从社会再生产过程来看,生产是真正的主动因素,是居于支配地位的要素。消费作为生产的目标,是社会再生产系统的一个内在因素。消费对生产具有巨大反作用,“消费生产着生产”,消费是生产的“观念上的内在动机”。从今年国内经济运行情况看,服务消费增长较快,商品消费增长偏慢;高新技术投资增长较快,基建和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偏慢;国有企业投资增长较快,民间投资增长较慢。明年要加强以投资和供给创新带动需求扩张,同时以有效需求确立有效投资和有效供给范围。要针对结构性投资短缺问题,深入研究如何将投资项目更好地与区域和行业发展战略有机结合,进一步增加关键领域和行业的投资强度,特别是激发民间投资。

先立后破是做好明年经济工作的重要工作策略和方法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正确的战略需要正确的策略来落实,策略是在战略指导下为战略服务的,要把战略的坚定性和策略的灵活性结合起来。在推动经济工作中,必须坚持正确的方法论,注重策略方法,加强宏观思考和顶层设计,提高工作艺术和管理水平,以更加有力的举措、更加科学的方法,发挥好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的作用,扎实稳妥做好各项工作。

把握好“立”和“破”的辩证关系是做好明年经济工作的关键之举。在“立”和“破”上需要把握好先后顺序,否则会影响经济发展大局。先立后破,兼顾长期与短期,意在避免“只破不立”和“未立先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先立后破,而不能够未立先破”“不能把手里吃饭的家伙先扔了,结果新的吃饭家伙还没拿到手”。“破”之前需要先想好怎么“立”。具体到经济工作上,应该“立”什么,“破”什么?长远来看,旧的经济发展方式和处于衰退阶段的行业要破掉,但“破”的过程中要注意节奏的把握,先把以科技创新为引领的新的经济拉动能力“立”起来。会议提及科技相关内容,强调“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要“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充分说明了科技创新在经济运行“立”的过程中具有不容忽视的关键作用。

“先立后破”的深层逻辑是对风险的重视,意味着后续我们要更加重视风险防范工作,新机制与新模式建立的优先级要显著提升,避免出现“一刀切”现象。实现“先立后破”,需要审慎决策,把握好调整政策和推动改革的时、度、效。要一手做“减法”,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项目盲目发展;一手做“加法”,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这个方法论要体现到明年经济工作的各个方面,比如要加快建设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巩固和扩大新能源汽车发展优势,加快推进充电桩、储能等设施建设和配套电网改造,大力发展通用人工智能,营造创新生态,防范化解风险,等等。

2023年,综观中国经济的“形”与“势”,“形”动巩固长期“势”好,长期“势”好是“形”稳的强力支撑。2024年,更是我国产业转型升级和经济持续向好的关键期。我们坚信,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完全有条件有能力战胜困难和挑战,必将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在风雨洗礼中成长、在历经考验中壮大,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作者系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经济研究所副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