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解读zhengcejiedu
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就推进新型工业化作出重要指示指出,新时代新征程,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实现新型工业化是关键任务。工业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体现,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引擎,是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主战场。推进新型工业化,是增强制造业韧性、提振发展信心的关键之举,实现新型工业化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应有之义。发展的实践证明,对我们这样的大国,没有强大的工业,强国复兴伟业就缺乏有力支撑。我们推进工业化,既要遵循世界工业化的一般规律,更要立足基本国情,走有中国特色的新型工业化之路。
推进新型工业化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科技、产业、人才等方方面面。这里的“新”具有两个显著的要求:一方面体现在科技含量高、科技攻关能力强,以自主创新驱动工业数字化、智能化发展;另一方面体现在对高层次人才需求迫切,特别是对“高精尖缺”人才的需求尤为迫切。从根本上说,在新时代推进新型工业化体现了高质量发展的新要求。作为能源大省,陕西煤炭、天然气产量位居全国三甲,石油产量位居全国第四,资源优势带来的经济优势曾促进陕西工业高速发展,但也带来产业结构不优、新动能乏力等问题。实现全省高质量发展,应准确把握推进新型工业化的战略定位、阶段性特征以及面临的环境条件变化,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统筹谋划发展与安全,抓紧抓实抓细新型工业化各项任务,不断释放发展新动能,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陕西新篇章。
集聚力量科技攻关,激活新型工业化的动力。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新型工业化要求摆脱传统发展路径,注重科技攻关和新技术应用,通过科技创新催生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提升中国制造整体技术水平和“含金量”“含新量”,通过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提升工业竞争力和全要素生产率,促进生产力发展。创新驱动是推动新型工业化的第一动力,必须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上持续加力发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和水平。陕西科教资源丰富,创新体系完备,创新发展动能充沛,创新平台活力十足,应努力在创新驱动引领高质量发展上争做西部示范。要加强基础研究,按照需求导向、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加强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双向互动,解决关键核心技术背后的核心科学问题,促使基础研究成果走向应用。要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鼓励和引导高校、科研院所、企业通过建设技术创新中心、成立联合实验室和技术研究院等方式,聚焦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重大技术装备、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关键核心技术协同攻关,努力形成更多原创性、变革性、标志性科研成果,保障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要加快创新平台建设,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战略性新兴产业谋划布局重大科技设施,建设陕西实验室体系,争创国家实验室,支持高校、科研院所建设全国重点实验室。要强化企业科技创新的主体地位,构建具有稳定结构的“产学研用”利益共同体,促进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大力实施科技型企业“登高、升规、晋位、上市”四大工程,增强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动力与活力。要全力放大陕西科技、教育、人才优势,加快建设西安“双中心”,积极培育壮大新的增长引擎,不断开辟人形机器人、元宇宙、未来网络、深海空天开发等新领域,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促进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升级。要持续发挥秦创原辐射带动作用,拧紧“产学研用”链条,加力加速推动在陕高校、科研院所将更多的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推动创新链和产业链深度融合。
建强高层次人才队伍,筑牢新型工业化的基石。人才是衡量一个地区原始创新力、产业竞争力的关键因素,是推进新型工业化的生命力所在。关键核心技术的突破、新兴产业的持续发展、新能源技术的攻克都迫切需要高素质人才队伍。尽管陕西人才队伍在规模上已位居全国前列,人才结构正在持续优化,但仍存在一定的短板,并影响着新型工业化进程。必须坚持把实施人才强省战略摆在高质量发展、现代化建设全局的突出位置,健全科学规范、开放包容、运行高效的人才发展体系,紧扣推进新型工业化、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引进、培养、使用好人才,特别是着力在航空航天、电子信息、集成电路、新材料、智能制造等领域打造高素质人才“陕军”。要凿好人才培养的活水“泉眼”,一体推进教育、科技、人才工作,发挥好高校和企业的作用,促进学科体系与技术体系、产业体系有效衔接,实施系列人才工程,努力培育更多战略“帅才”、产业“英才”、青年“俊才”、制造“匠才”、行业“专才”。作为教育、科技、人才重要结合点的高校必须抓住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这个重点,把握人才培养长周期性的特点,努力培养国家战略人才和急需紧缺人才。要根据新型工业化需求,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不断优化学科和专业布局,深化产教融合,与中央企业、行业领军企业联合培养一大批卓越工程师,为建设具有陕西区域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形成新质生产力提供人才支撑。要创新多元化人才引进,聚焦重点产业链、前沿产业链关键环节动态完善“高精尖缺”人才目录,以最大的诚意、最优的政策、最好的服务面向海内外引进高层次人才,想方设法解决人才住房、就医、子女入学等现实需求,确保人才在新型工业化道路上“引得来、留得住、用得好”。
推进数字化赋能,增强新型工业化的牵引。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以人工智能、5G、大数据、区块链等为代表的数字技术加速向经济社会各领域广泛渗透,数字要素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放大、叠加、倍增作用凸显。新型工业化是数字智能的工业化,将先进数字技术深度融入工业生产领域,加快工业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发展,协同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陕西数字经济发展还存在总体规模小、本土龙头企业规模小,重大项目少、各类要素投入少,数字基础设施升级慢、产业数字化转型慢的“两小、两少、两慢”现象,严重制约了新型工业化进程。要加快推进数字产业化,大力推进技术、科教、人才等优势转化,加快发展人工智能、大数据、5G、物联网、区块链、北斗及卫星互联网等数字产业,做大做强数字经济核心产业,持续提升数字技术产业竞争力,前瞻布局未来产业,催生数字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建设具有全国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要加快推动产业数字化,把握新型工业化的时代特征,聚焦智能化、融合化、绿色化方向,加强对传统产业全方位、全角度、全链条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赋能,制定数字化转型行动方案,推动航空航天、高端装备、能源化工等重点行业向“数”而行、乘“云”直上,建设具有陕西特色的新型工业化体系。要发挥好平台企业和数字化智能化方案提供商作用,构造企业生产经营全过程、全价值链、全要素的应用场景,健全云服务体系,丰富云化产品和解决方案,推动技术融合、产品融合、要素融合、网络融合、市场融合。要锚定建设制造强国、网络强国和数字中国战略目标,加快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全省算力和数据中心布局,激活数据要素潜能,驱动新型工业化建设。
作者单位:西北工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