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今天是:2024年11月22日 星期五

政策解读

政策解读zhengcejiedu

打造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

发布时间:2022年09月27日 15:53:15     所属分类:政策解读     阅读次数:2034     来源:产业政策处

字体    

制造业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世界强国的兴衰史和中华民族的奋斗史一再证明,没有强大的制造业,就没有国家和民族的强盛,更难以保证国家安全。加快建设人才强国、科技强国、制造强国,既是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途径,也是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实践。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自主创新,高度重视人才强国、科技强国、制造强国建设。进入新时代,中国科技、中国制造在世界创新版图和制造版图的发展方位、国际方位等方面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性变化。从《2021中国制造强国发展指数报告》分析看,我国实现了世界主要国家中制造强国发展指数最大增幅,其中,制造业增加值、人均制造业增加值、制造业出口占全球制造业出口总额比重等核心指标同比增长快,制造强国建设进程持续深化,展现出较强中国制造“韧性”,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战略安全发挥了重大作用。

 
01
科技创新已成为国际战略博弈的主要战场
 

科技创新是一个从新思想的产生到产品设计、试制、生产、营销和市场化的一系列活动,也是知识创造、转换和应用的过程,其实质是新技术的产生和商业化的应用。创新不是一个简单的线性过程,创新能力是在长期的创新活动中积累起来的知识、技能、队伍、条件的结合、融合和总和。科技创新已成为国际战略博弈的主要战场,围绕科技制高点的竞争空前激烈。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在第四次工业革命的重要时期,数字技术、信息技术、智能技术等新一代先进技术的发展让中国与世界工业发达国家可以站到同一起跑线上。我国全球创新指数排名从2012年第34位上升到2021年第12位,我国制造业增加值由2012年16.98万亿增长到2021年31.4万亿,制造业增加值占全球比重近30%。我国通信设备、先进轨道交通装备、输变电装备、纺织等产业达到世界领先水平,航天装备、新能源汽车、发电装备等产业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可以说,我国已进入创新型国家序列,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制造大国。

发展数字技术、智能制造、高端装备等高科技和先进制造业已成为世界大企业竞争的焦点、工业发达国家竞争的焦点。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科学是“历史的有力的杠杆”,是“最高意义上的革命力量”。工业革命、技术创新已经成为世界发达国家崛起的重要模式之一,近年来美国发布《美国先进制造领先战略》《关键和新兴技术(CET)清单》,德国发布《高技术战略2025》《德国工业战略2030》,工业发达国家持续构建连续性科技战略与政策体系,高度重视基础研究、大学教育和人才培养,积极推动科技创新与先进制造业发展。

 
02
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科技创新之路、制造强国之路
 

高水平科技具有技术难度大、技术水平高、创新引领作用大、创新风险高,对产业与国家安全影响深远等显著特征,是一个国家科技竞争力的显著体现。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立足于中国的历史方位、国情实际,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科技创新之路、制造强国之路。

加强党的领导,打造创新发展生态。进入新时代,我国科技创新与制造业发展已从“量”的积累到了“质”的变化,从技术引进消化再创新向原创、自主创新转变,从产品模仿创新向原创设计、自主可控转变。社会主要矛盾转化对制造业提出新要求,需要不断提供更好的产品供给,从传统中低端向中高端产品转型升级,更好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应深化对创新规律的认识,增强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与建设制造强国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和行动自觉。大力培育创新文化,弘扬科学家精神、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发挥人才、生态、技术等创新要素协同作用,不断完善激励机制并持续改善人才发展环境。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以提高国家核心竞争力、保卫国家安全发展、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核心目标,集中力量突破一批制约发展的重大技术短板,坚定不移建设制造强国。

培育创新能力,切实提高创新效能。坚持“四个面向”,在科研布局、科研评价、政策环境、资金投入等方面持续加强顶层设计和综合施策,强化政府在重大科技问题、高水平科技攻关任务和制造强国建设上自上而下的统筹协调与布局,发挥科技创新举国体制优势,大力培育创新能力,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如在高端数控装备领域,以提升系统成套与高端机床及基础制造装备技术创新能力为突破口,以提高国家安全与高端制造产业国际竞争力为牵引,协同攻关“卡脖子”、关键短板与前沿装备,实现高端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等先进制造领域的理论方法、工艺技术、系统装备自主可控。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重点瞄准人工智能、集成电路、先进制造、空天科技等事关经济发展全局和国家安全的基础核心领域,以钉钉子精神持续推动科技创新,确保产业链供应链的安全自主可控。强化系统思维、全局思维,打造跨行业、跨区域、跨单位的动态联合团队,集中优势力量建设国家实验室、全国重点实验室、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等梯次布局的高能级创新机构。大力推进有组织的重大科研创新,加速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构建与中国制造产业体系相匹配、明确分工定位、多主体协同开放的国家级创新体系,提升国家整体创新能力和创新效能,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原创能力,建设全球创新高地。

建设人才中心,赋能优质持续发展。人是创新发展的主体与灵魂,创新的事业呼唤创新的人才,一流人才一流创新,一流科技一流产业。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加强高质量人才培养,建立市场化选人、市场化育人与市场化用人机制,探索高水平人才的培养与遴选机制,从重大基础科学研究、重大工程实施和国民经济主战场等领域中,遴选一批战略科学家、科技领军人才、青年拔尖人才和创新团队成为国家重要的战略科技力量,勇担国家使命。高水平研究型大学要结合“双一流”建设,从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面临的实际问题中凝练重大科学问题,把发展科技第一生产力、培养人才第一资源、增强创新第一动力更好结合起来,努力成为基础研究的主力军和重大科技突破的生力军。积极探索企业主导、院校协作、多元投资、军民融合、成果共享的产学研深度融合新模式,构建创新发展联合体、创新发展共同体,积极融入全球科技创新网络,站在全球创新链、产业链的高度来谋划创新、推进创新,打造科技、教育、产业、金融紧密融合的开放发展体系,让人才、技术、资本等创新要素流动更加顺畅有序、更加系统协同,提高人才链创新链产业链整体效能。

培育创新群体,打造世界一流企业。正如恩格斯所说:“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科技创新与经济社会发展既紧密相连又相互作用,创新的生命力在于产业化,既要做好未来高技术创新,又要让高科技快速转化为生产力。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国内外经济发展形势,既要牢牢坚持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又要与全球创新链、产业链开放合作,发挥有效市场作用,在竞争与合作中实现共赢。坚持以深化改革激发创新活力,增强企业创新的定力与韧性,优化资源配置,着力打造一批核心竞争力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培育一大批“专精特新”企业。持续推动京津冀协同、长三角一体化、粤港澳大湾区等区域协同创新发展,集聚产业创新资源,打造世界先进制造业集群。鼓励参与国际并购、联合控股、参股国外先进企业,加强知识产权、品牌文化与国际标准建设,提升产品质量与国际竞争力。持续举办进口博览会等国际高端会议,落实好“一带一路”倡议,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着力加快建设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制造业产业体系。

创新发展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创新能力是引进不来的,需要积极营造“让我创新”到“我要创新”的生态。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的必然要求,建设制造强国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基础支撑和关键保障。只有切实增强创新驱动发展的使命感、责任感和紧迫感,以钉钉子精神持之以恒抓创新、谋发展,加速创新发展,营造创新文化,打造原创技术的策源地,打造创新发展的新生态,打造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才能全面提高我国科技创新的全球化水平和国际影响力,以科技创新支撑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来源:《学习时报》615日第A6版发表,作者:单忠德,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校长、党委副书记,中国工程院院士,兼任中国机械制造工艺协会理事长,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副理事长,国家产业基础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基础工艺与装备组组长,国家智能制造专家委员会副主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