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解读zhengcejiedu
-
152022-09
人民时评: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加快迈向制造强国
无论是挖掘传统产业的潜力,还是激发新兴产业的活力,都更加需要增强创新这个第一动力为企业创新提供良好环境,让更多高精尖特企业在千行百业冒头涌现,有利于加快推进科技创新、建设制造强国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加快科技创新具有重大战略意义。面向未来,抓住了科技创新就抓住了牵动我国发展全局的“牛鼻子”。唯有创新,才能把竞争和发展的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推动经济社会实现高质量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在四川考察时,强调“推进科技创新,要在各领域积极培育高精尖特企业,打造更多‘隐形冠军’,形
-
132022-09
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加力支持就业创业 阶段性减税支持企业创新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9月7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加力支持就业创业的政策,拓展就业空间,培育壮大市场主体和经济新动能;决定对部分领域设备更新改造贷款阶段性财政贴息和加大社会服务业信贷支持,促进消费发挥主拉动作用;部署阶段性支持企业创新的减税政策,激励企业增加投入提升创新能力;确定依法盘活地方专项债结存限额的举措,更好发挥有效投资一举多得作用。会议指出,就业是民生之本,创业能催生更多市场主体带就业,稳增长主要是为了稳就业。要贯彻党中央、国务院部署,压实地方主体责任,加力促进就业创业。一是将实施留工培训补助
-
092022-09
省级服务型制造示范申报常见问题解答(一)
一、已获评省级服务型制造示范的主体还可以再申报吗?※ 已获评过示范企业的申报主体,不可再申报示范平台或示范项目;※ 已获评过示范平台的申报主体,可以申报示范企业,不可再申报示范项目;※ 已获评过示范项目的申报主体,可以申报示范企业或示范平台。二、一个申报主体能同时申报多个示范类别吗?※ 本次申报,一个申报主体只能在示范企业、示范项目、示范平台中择其一;※ 对于示范平台的申报,一个申报主体只能在共享制造模式类和其他模式类中择其一,建议申报主体挑选最具优势的类别进行申报。三、集团下属不同的子公司能同
-
062022-09
部委动态┃工信部解读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的扎实稳住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有关情况
5月31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交通运输部、商务部等五部门相关负责同志出席新闻发布会,解读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的扎实稳住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有关情况。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徐晓兰在发布会现场,围绕如何稳定畅通产业链供应链、帮助中小微企业纾困解难等问题回答了记者提问。中国日报:当前受疫情影响,部分工业企业产业链供应链仍然受阻,市场主体还面临较大困难,新的经济下行压力进一步加大。下一步在稳工业经济、畅通产业链供应链方面,将采取哪些措施?徐晓兰:谢谢您的提问!工业经济是国民经济的主体和
-
022022-09
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数字经济是继农业经济、工业经济之后的主要经济形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发展,把握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方向,推动制造业、服务业、农业等产业数字化,利用互联网新技术对传统产业进行全方位、全链条的改造,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发挥数字技术对经济发展的放大、叠加、倍增作用。《“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也提出,要以数据为关键要素,以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为主线,协同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培育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不断做强做优做大我国数字经济。这些都为新发展阶段正
-
302022-08
郑永年:科创与中国的经济未来
导读5月14日,郑永年教授在深圳市民文化大讲堂2022年首场讲座上,以“科创与中国的经济未来”为题进行演讲,本文由大湾区评论学术编辑组根据演讲内容整理和扩充而成。今天这个题目关乎我们国家经济往何处去、深圳经济往何处去、整个世界往何处去的问题。从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看,我们经历了农业社会、工业社会、后工业社会以及现在的信息社会,或许以后还有共产主义社会,这些进程背后都离不开科技,每一次科技进步都会改写人类历史。上世纪80年代,邓小平先生就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当时我还是一名大学生,觉得这个提法特别
-
262022-08
制造业如何做好数字化转型?这五大法则必不可少!
本文由中国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学教授谭建荣主题演讲《数字经济与数字转型:关键技术与发展趋势》整理而来,他结合自身研究和企业应用,总结了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五大法则。谭建荣院士在演讲中提到:改革开放以来,制造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以及对人民追求幸福生活的贡献功不可没。虽然制造业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绩,但是也存在很多问题,尤其是近年来,制造业企业普遍感到压力很大,困难重重,究其根本原因是市场需求发生了变化。一、市场需求的四大变化一是由批量化生产,向定制化的方向发展;二是由单一化的产品,向多品种的方向发展;三是由过去的产
-
242022-08
我国工业稳定发展的长期态势不会变
近来,一些工业企业尤其是中小微企业经营困难有所增加。对此,我们要客观看待,既要看到当前的困难,又要看到正在形成的新机,看到我国工业稳增长具有多方面有利条件,短期因素影响不了我国工业稳定发展的长期态势。近来,受疫情等多方面因素影响,我国一些工业企业尤其是中小微企业经营困难有所增加。对此,我们要客观看待,既要看到当前的困难,又要看到正在形成的新机。总体来看,我国经济稳中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我国工业稳定发展的长期态势不会变,工业稳增长具有多方面有利条件。随着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政策效应逐
-
222022-08
朱宏任:以“专精特新”推动广大中小企业成为保稳促进的生力军
编者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同产业深度融合,加快培育一批“专精特新”企业和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着力培育“专精特新”企业,在资金、人才、孵化平台搭建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5月12日,工信部会同国家发改委等十一部门共同印发了《关于开展“携手行动”促进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2022—2025年) 的通知》,将进一步引导“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加入到骨干大企业为龙头、链长的产业链中,提升上下游协作配套水平,使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性和效率有效提高,最终提升我国现代产业体系
-
182022-08
做强“专精特新” 打通产业链供应链
当下,新冠肺炎疫情和乌克兰危机导致风险挑战增多,我国经济发展环境的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上升。实践证明,“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育的地方,经济往往更具活力和韧性,具备较强的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当前要支持中小企业纾困解难,保护市场主体,发展“专精特新”创新型中小企业是行之有效的重要措施。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的专家表示,创新能力是“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灵魂。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提升创新能力需要多方努力。以“专精特新”为代表的中小企业是产业链、供应链的重要组成部分,后续建议从三个维度来持续发力为其纾困解难。创新